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 to your account

细说《葵花宝典》与《辟邪剑谱》的关系 #57

Open
calidion opened this issue Nov 21, 2016 · 0 comments
Open

细说《葵花宝典》与《辟邪剑谱》的关系 #57

calidion opened this issue Nov 21, 2016 · 0 comments

Comments

@calidion
Copy link
Owner

calidion commented Nov 21, 2016

葵花宝典传承三百多年,无人学成,而始华山派岳蔡开始一化为二,竟让武林风云突起。
金庸笔记下的《笑傲江湖》除了深刻的描述了人性外,其核心的驱动力却是来源于一部剑谱。那就是《辟邪剑谱》。
一开始,小说便是以青城余观主余沧海想占据剑谱展开的,之后的各种情节的发展都是围绕着这个主线来展开的。并在各个高潮部分突出了剑谱的重要性。
所以本文跳出小说中的其它内容,着重讲一下《葵花宝典》《辟邪剑谱》以及他们的关系。
书中关于宝典的交流主要是由少林的方证大师与武当的冲虚道长交代给令狐冲的。本文从中摘取编辑方便大家理解他们的关系。

《葵花宝典》的创始与时代

其实这门武术的正式名称是:《葵花宝典》。是前朝无名宦官(即太监)所著。因为《笑傲江湖》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朝代记录,但是从书中内容记载来看,应该是在唐宋之后,清之前。所以比较符合的历史朝代是明朝。而前朝差不多就是宋、元时期。所以虽然金庸刻意的淡化时代背景,但是从书描写的内容来看,最合适的语境就是明朝。因此这个武功是宋、元朝太监所创。而宋、元时期是战争时代,比较符合历史特征。
同时书中的魔教叫做日月神教,暗合了明代。

缘起

书成三百年左右无人再习成过。直小说故事发生一百年前,福建莆田少林寺红叶禅师得到这本书。红叶禅师自己没有学习,也不打算学,并且还藏起来了。
但是机缘巧合,在华山派出有一次华山派两师兄弟岳肃、蔡子峰访问莆田少林寺时得知《葵花宝典》,并偷看了这部宝典。由于时间苍促,一个人不能全部记住,所以两师兄弟分开记忆,一个记上部,一个记下部。回到华山一印证,发现牛头不对马嘴,完全对不上,是以都觉得对方记错了。
由于红叶禅师认为《葵花宝典》武功凶险,不宜练习。所以派出了渡元禅师前来阻止。而岳蔡以为渡元禅师肯定已经研习过《葵花宝典》,所以拿书中的经文与之印证。而渡元禅师的武学修为深厚,竟能解释自如,并记下了印证的经文。
在从华山出来后,渡远禅师并没有回到莆田,并书信给红叶禅师,说自己凡心难抑,无面目再见师傅。

一灭两生

红叶禅师在圆寂时,将《葵花宝典》火化。
虽然华山派两人没有完全参悟,但是却将所记内容记录了下来,成为了《葵花宝典》华山版。
渡远禅师将所记的宝典内容保存在了袈裟上,并配上《辟邪剑谱》作掩护,成为了《葵花宝典》林氏版。

外功的不同

在华山派得到《葵花宝典》残本后,还没有来得及研习就被魔教攻破,华山版的宝典落入魔教之手。
而后任我行将宝典传给了东方不败,这时东方不败选择使用的武器是绣花针。
而渡远禅师因为武学修为更高,并且修为来源于少林正宗,所以他自创了《辟邪剑法》,并辅以《辟邪剑谱》留传下来。

转手与消灭

华山版的经手人比较简单,先期是为魔教所获,并由任我行保管,而后由任我行传于东方不败,并在东方不败被打败时为任我行所销毁。至此华山版毁灭。
而林氏版相对比较复杂,一开始大家都找不到,直到林平之与岳灵珊回福州福威鏢局时才被发现,但是却当场被岳不群抢走,随便后岳不群将袈裟丢弃时为林平之所获,随之由林平之销毁。

研习之人

除了创始人之外。在衍生出来的两个版本中,华山版只有东方不败一个人。而林氏版却大有人在。
首先是林远图(即渡元禅师)。
然后是岳不群,林平之
再后来是左冷禅,劳德诺,以及被令狐冲刺瞎的嵩山派高手。
这些人的下场大都比较惨,只有劳德诺,林平之得以存活。
劳德诺武功尽失,成为被猴子耍的对象。
林平之被囚于杭州的梅庄。
东方不败为向问天,令狐冲,任我行,任盈盈等合力所杀。
左冷禅与嵩山派高手死于思过崖后石洞。
岳不群被仪琳杀死于思过崖上。

修练的难点提示的差异

林氏版:“武林称雄,挥剑自宫”
华山版:“欲练神功,挥刀自宫”

话外

根据个人阅读的感觉,小说中的有些人与物的名字其实多少有所影射。
比如为何是葵花?而不是菊花?桃花?
比如为什么要红叶禅师?为什么而红?何须一叶?
比如渡远还是渡圆?
也许这些内容金庸不便明示,所以比较隐晦于名字之上,即贴切又有想象。

小结

金庸小说的绝妙之处在于明讲武学,实讲人性,又参和一些佛学。《葵花宝典》出这么多年没有人能研学,而独到明朝时复兴?原因是明朝时东厂权力变大了。人们为了权势,愿意自宫当太监。可见对于很多人来说,万事抵不过一个权字。为了权力,不惜将自己变成阉人,可见权力有多可怕。人性因为权力而扭曲。所以金庸小说武功可能非常夸张不合逻辑,但是在人性上却是非常符合实际的。武术的夸张让艺术效果更好,人性的描写,让他的小说成为经典。

#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 to comment
Labels
None ye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1 particip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