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 to your account

苹果 WWDC 2013 絮语 #2

Open
cssmagic opened this issue Jun 11, 2013 · 2 comments
Open

苹果 WWDC 2013 絮语 #2

cssmagic opened this issue Jun 11, 2013 · 2 comments

Comments

@cssmagic
Copy link
Owner

cssmagic commented Jun 11, 2013

苹果 WWDC 2013 絮语

到了这把年纪,除了苹果的发布会,几乎也没有其它理由能让我熬夜了。今晚在 iNews.io 图文直播腾讯视频原声直播苹果官方视频直播 三个地方来回切换,断断续续看完了 WWDC 2013 整场发布会。我把在 iNews.io 写的直播留言转录过来,并以此为引子展开观点。

OS X 的一些更新确实很实用。

总感觉 Finder 这货跟 Windows 的资源管理器很像,作为系统原生的文件管理器,够用,但又似乎缺了点什么。这次新增的两大功能是标签页浏览(tab)和文件标签(tags),对文档管理的效率会有一定帮助。这些小功能在操作上也相当直观,各种拖拽 + 实时更新,现场演示相当行云流水。这也是苹果一贯的长处。

另一个系统级的优化是多对显示器的支持。以前玩过 MacBook Air 外接电视机,感觉 Mac 对外部显示器的支持不过尔尔,跟 Windows 是一个思路。这次的优化十分到位,外部显示器(甚至是通过 AirPlay 驱动的电视机)与内置显示器的地位终于平等了,均可作为工作主体。看过演示,你不禁会说,外接显示器的工作状态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嘛?

介绍 OS X 的这位老兄很赶啊,各种小失误。

这位老兄是 Craig Federighi,现任苹果软件工程的资深副总裁。在以往的发布会上,都是由他来主持 OS X 环节。可能是因为发布会比较紧凑,这位老兄语速很快,口误不断,而且貌似在第一轮演示环节漏掉了 Mail 的介绍,不过总体无伤大雅。

这次的系统升级不仅是应用层面的小修小补,底层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和突破。新增的内存压缩技术将提升系统整体的响应速度;应用打盹儿(App Nap)特性可有效减少后台应用的能量消耗,类似 iOS 后台应用的挂起机制;定时器合并技术可以获得更长的 CPU 空闲时间,从而减少电量消耗和热量产生。

因此,虽然近几代 OS X 在用户可见的功能上变化不大,但深层的技术革新已经足以成为用户升级的主要动力。

后面介绍的新版 Safari 也有一些亮点,不仅推出了很多便民设施,而且在节能方面也作出了显著优化。对,又是节能,这实际上为下面的一个惊喜埋下了伏笔。

Phil 来介绍 MBA 的更新了!

MacBook Air 产品线迎来常规更新,硬件配置增强,但外观没有变化。一方面说明目前的这套模具已经非常经典了,另一方面是不是也说明笔记本的厚度确实已经到了某个极限?

哇,新的 MBA 太强大了……

对我来说最震撼的一个更新就是 MBA 的续航时间,达到了惊人的 9~12 小时,Phil 称之为“全天续航”。这实在太逆天了,相比上一代几乎增加了一倍!虽然近几年的电池技术并没有实质性的飞跃,但得益于 Intel 最新的超节能移动 CPU,加上苹果自身在软件层面的深入优化(上面提到的种种新技术),创造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便携笔记本的续航神话。

相信下半年更新 MBP 产品线时,续航时间同样会是一个亮点。

Mac Pro 的 CPU 是新一代的 Intel 至强。GPU 是 AMD 的。

许久未获更新的 Mac Pro 产品线终于焕然新生。苹果就是这样博采众长,总是可以汇聚最前沿的技术成果为我所用。苹果在使用新技术方面一向毫不手软,最顶级的 CPU + GPU、5G Wi-Fi、雷电 2 接口,将 Mac Pro 的性能推向极致。

不过总体来说,我对 Mac Pro 兴趣不大,毕竟不是消费级产品。

哇,iWork for iCloud,叹为观止的 web app!

iCloud 是目前苹果产品生态的枢纽,近两年我们对 iCloud + OS X + iOS 的整合已经相当熟悉了,但似乎一直忽略了 iCloud 在 web 端的表现。今晚我受到的第二个冲击,便是 iWork for iCloud。

iWork 套件在 web 端的完美表现令人恍若置身于原生应用。作为一个前端工程师,面对这样一个华丽而强大的在线应用,怎能不惊愕、怎能不膜拜?!

“这里有 IE 和 Chrome,我打开 Chrome。”——哈哈。不过貌似也是支持 IE 10 的?

小小地黑了一把 IE。但后面证实 iWork 确实也可以跑在 IE 上,如此工程,实在逆天……

这一期的 Keynote 都是扁平设计风格了。

发布会到这里,基本上就要迎来今晚的压轴戏了。Jony Ive 执导后的 iOS “扁平化”传言究竟如何,今晚的 Keynote 已经可窥一斑。虽然字体没有变化,但有的图表都已经是简洁风格了。

iOS7 这设计风格看起来就是 Android + WP 啊。

经过一段设计理念的宣讲视频之后,新版 iOS 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这……估计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吧……

其实从 6 开始,我认为 iOS 的视觉设计就已经有了“失控”的倾向。虽然这其中的差别极其细微,但仍导致直观的粗糙和恶俗感,行色匆匆之中遗失了 iOS 4/5 的精致。而这次的 7 则干脆是一次彻底的颠覆、一次果断的决裂。既然如此,有了 6 的心理准备,面对 7 的到来,我反而坦然了。

我的 iPhone4 就停留在 iOS 5.0.1 吧。然后再买一台 5S 用 7。

现在手里的这台 iPhone 4 一直没有刷 iOS6,貌似也没什么损失,本来就跑不了 Siri,也没有全景拍照,也用不着 Passbook。新系统带来的好处并不多,加上怀旧情结,就一直停留在已越狱的 iOS 5.0.1。装了几个顺手的插件,除了性能稍显吃紧,基本没有缺憾。而且手里总要有台旧版的设备做网页的兼容性测试啊!

下半年的 iPhone 5S 是必入的,到那时再细细体验 iOS7 吧。

黑了一下 NFC(Bump 交换文件)。

iOS7 的很多功能其实还是挺令人欣喜的,控制中心是水到渠成,AirDrop 是众望所归。

硬件机能的提升为软件创造了无限可能。

这大概是我今晚第三次受到触动的地方。

iOS7 引入了大量的炫酷特效,在我看来几乎已经到了纯粹为炫而炫的地步。比如锁屏界面的动画、主屏壁纸的动态景深、天气动画等等。这些东西难道不是 TMD 电量杀手吗?但同样不可否认,大众消费者对“Eye Candy(视觉甜品)”总是难以抗拒的,“表面功夫”也一直是苹果的强项。所以,只要能令用户开心、令销售增长,耗点电又何妨?

其实在 iOS6 中,这一趋势就已见端倪。比如音乐 app 的音量滑块,可以根据手机的倾斜角度动态变换光泽的角度,让你感到那仿佛就是真实的金属控件。在微博上看到 @tinyfool 老师称之为“带感的产品设计”,这在设计心理学理论中又称为“情感化设计”。

这些年来,我逐渐领悟到情感化设计所蕴含的能量。这些设计可能会技术宅被视为“费电”的累赘;但对消费者来说,可能正是令人怦然心动的消费动力。

回到这条留言的本意,我再说两句。老罗在锤子发布会上提到,“第一代 iPhone 的主屏幕是不能设置壁纸的,这是英明的决策;但后来苹果逐渐向庸俗大众妥协了,结果令主屏幕一团糟……”

这听起来很文艺,但是我对此事的理解并不是这样。我认为第一代 iPhone 没有开放主屏幕壁纸功能是由于硬件性能的限制——如果使用主屏幕壁纸,在当时的硬件配置与软件优化程度下,主屏幕的流畅度将无法保证(我的 iPod touch 2 即使升级到 iOS 4 也无法启用主屏幕壁纸)。而一旦硬件机能提升之后,这一限制就不存在了。类似的,当 GPU 和电池足够强大之后,视网膜显示屏就降临了;当 CPU 足够强大之后,本地语音识别就浮出水面了;等等等等。

纵观历代 iPhone 与 iOS 的推演,硬件与软件无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这种关系在 iOS7 身上又再次重演,如果 CPU 与 GPU 足够强大,壁纸景深的实时渲染为什么不能做到?如果电池足够强大,更真实的后台多任务为什么不可实现?

以应用为单位的 VPN 设置,电话/FaceTime/信息的黑名单,中英双向词典这些是非常实用的。另外有一个新特性是汉字词组的笔画输入?

这些都是比较令人期待的功能,对日常使用很有吸引力,所以不管它看起来怎样,它确实会更好用!

好了,今天就扯这么多,下次见!


©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   我要订阅   |   我要打赏

@hfcorriez
Copy link

写的不错!

@edokeh
Copy link

edokeh commented Jun 13, 2013

说老罗的那段很有意思,硬件与软件的这个角度我还真没想过,受教了!

#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 to commen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3 participants